入门客AI创业平台(我带你入门,你带我飞行)
博文笔记

编写高质量JAVA程序代码的建议

创建时间:2017-11-02 投稿人: 浏览次数:456

第一章  Java开发中通用的方法和准则

建议1:不要在常量和变量中出现易混淆的字母;

(i、l、1;o、0等)。


建议2:莫让常量蜕变成变量;

(代码运行工程中不要改变常量值)。


建议3:三元操作符的类型务必一致;

(不一致会导致自动类型转换,类型提升int->float->double等)。


建议4:避免带有变长参数的方法重载;

(变长参数的方法重载之后可能会包含原方法)。


建议5:别让null值和空值威胁到变长方法;

(两个都包含变长参数的重载方法,当变长参数部分空值,或者为null值时,重载方法不清楚会调用哪一个方法)。


建议6:覆写变长方法也循规蹈矩;

(变长参数与数组,覆写的方法参数与父类相同,不仅仅是类型、数量,还包括显示形式)。


建议7:警惕自增的陷阱;

(count=count++;操作时JVM首先将count原值拷贝到临时变量区,再执行count加1,之后再将临时变量区的值赋给count,所以count一直为0或者某个初始值。C++中count=count++;与count++等效,而PHP与Java类似)。


建议8:不要让旧语法困扰你;

(Java中抛弃了C语言中的goto语法,但是还保留了该关键字,只是不进行语义处理,const关键中同样类似)。


建议9:少用静态导入;

(Java5引入的静态导入语法import static,使用静态导入可以减少程序字符输入量,但是会带来很多代码歧义,省略的类约束太少,显得程序晦涩难懂)。


建议10:不要在本类中覆盖静态导入的变量和方法;

(例如静态导入Math包下的PI常量,类属性中又定义了一个同样名字PI的常量。编译器的“最短路径原则”将会选择使用本类中的PI常量。本类中的属性,方法优先。如果要变更一个被静态导入的方法,最好的办法是在原始类中重构,而不是在本类中覆盖)。


建议11:养成良好的习惯,显式声明UID;

(显式声明serialVersionUID可以避免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中对象不一致,JVM根据serialVersionUID来判断类是否发生改变。隐式声明由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根据包名、类名、继承关系等诸多因子计算得出,极其复杂,算出的值基本唯一)。


建议12:避免用序列化类在构造函数中为不变量赋值;

(在序列化类中,不适用构造函数为final变量赋值)(序列化规则1:如果final属性是一个直接量,在反序列化时就会重新计算;序列化规则2:反序列化时构造函数不会执行;反序列化执行过程:JVM从数据流中获取一个Object对象,然后根据数据流中的类文件描述信息(在序列化时,保存到磁盘的对象文件中包含了类描述信息,不是类)查看,发现是final变量,需要重新计算,于是引用Person类中的name值,而此时JVM又发现name没有赋值(因为反序列化时构造函数不会执行),不能引用,于是它不再初始化,保持原始值状态。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serialVersionUID相同)。


建议13:避免为final变量复杂赋值;

(类序列化保存到磁盘上(或网络传输)的对象文件包括两部分:1、类描述信息:包括包路径、继承关系等。注意,它并不是class文件的翻版,不记录方法、构造函数、static变量等的具体实现。2、非瞬态(transient关键字)和非静态(static关键字)的实例变量值。总结:反序列化时final变量在以下情况下不会被重新赋值:1、通过构造函数为final变量赋值;2、通过方法返回值为final变量赋值;3、final修饰的属性不是基本类型)。


建议14:使用序列化类的私有方法巧妙解决“部分属性持久化问题”;

(部分属性持久化问题解决方案1:把不需要持久化的属性加上瞬态关键字(transient关键字)即可,但是会使该类失去了分布式部署的功能。方案2:新增业务对象。方案3:请求端过滤。方案4:变更传输契约,即覆写writeObject和readObject私有方法,在两个私有方法体内完成部分属性持久化)。


建议15:break万万不可忘;

(switch语句中,每一个case匹配完都需要使用break关键字跳出,否则会依次执行完所有的case内容。)。


建议16:易变业务使用脚本语言编写;

(脚本语言:都是在运行期解释执行。脚本语言三大特性:1、灵活:动态类型;2、便捷:解释型语言,不需要编译成二进制,不需要像Java一样生成字节码,依靠解释执行,做到不停止应用变更代码;3、简单:部分简单。Java使用ScriptEngine执行引擎来执行JavaScript脚本代码)。


建议17:慎用动态编译;

(好处:更加自如地控制编译过程。很少使用,原因:静态编译能够完成大部分工作甚至全部,即使需要使用,也有很好的替代方案,如JRuby、Groovy等无缝的脚本语言。动态编译注意以下4点:1、在框架中谨慎使用:debug困难,成本大;2、不要在要求高性能的项目中使用:需要一个编译过程,比静态编译多了一个执行环节;3、动态编译要考虑安全问题:防止恶意代码;4、记录动态编译过程)。


建议18:避免instanceof非预期结果;

(instanceof用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,只能用于对象的判断,不能用于基本类型的判断(编译不通过),instanceof操作符的左右操作数必须有继承或实现关系,否则编译会失败。例:null instanceof String返回值是false,instanceof特有规则,若左操作数是null,结果就直接返回false,不再运算右操作数是什么类)。


建议19:断言绝对不是鸡肋;

(防御式编程中经常使用断言(Assertion)对参数和环境做出判断。断言是为调试程序服务的。两个特性:1、默认assert不启用;2、assert抛出的异常AssertionError是继承自Error的)。


建议20:不要只替换一个类;

(发布应用系统时禁止使用类文件替换方式,整体WAR包发布才是完全之策)(Client类中调用了Constant类中的属性值,如果更改了Constant常量类属性的值,重新编译替换。而不改变或者替换Client类,则Client中调用的Constant常量类的属性值并不会改变。原因:对于final修饰的基本类型和String类型,编译器会认为它是稳定态(Immutable Status),所以在编译时就直接把值编译到字节码中了,避免了再运行期引用,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。而对于final修饰的类(即非基本类型),编译器认为它是不稳定态(Mutable Status),在编译时建立的则是引用关系(该类型也叫作Soft Final),如果Client类引入的常量是一个类或实例,即使不重新编译也会输出最新值)。


第二章  基本类型

建议21:用偶判断,不用奇判断;

(不要使用奇判断(i%2 == 1 ? "奇数" : "偶数"),使用偶判断(i%2 == 0 ? "偶数" : "奇数")。原因Java中的取余(%标识符)算法:测试数据输入1 2 0 -1 -2,奇判断的时候,当输入-1时,也会返回偶数。

[java] view plain copy
  1. //模拟取余计算,dividend被除数,divisor除数  
  2. public static int remainder(int dividend, int divisor) {  
  3.     return dividend - dividend / divisor * divisor;  
  4. }  
)。


建议22:用整数类型处理货币;

(不要使用float或者double计算货币,因为在计算机中浮点数“有可能”是不准确的,它只能无限接近准确值,而不能完全精确。不能使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位来表示如0.4等的浮点数。解决方案:1、使用BigDecimal(优先使用);2、使用整型)。


建议23:不要让类型默默转换;

(基本类型转换时,使用主动声明方式减少不必要的Bug)

[java] view plain copy
  1. public static final int LIGHT_SPEED = 30 * 10000 * 1000;  
  2. long dis2 = LIGHT_SPEED * 60 * 8;  

以上两句在参与运算时会溢出,因为Java是先运算后再进行类型转换的。因为dis2的三个运算参数都是int类型,三者相乘的结果也是int类型,但是已经超过了int的最大值,所以越界了。解决方法,在运算参数60后加L即可。


建议24:边界、边界、还是边界;

(数字越界是检验条件失效,边界测试;检验条件if(order>0 && order+cur<=LIMIT),输入的数大于0,加上cur的值之后溢出为负值,小于LIMIT,所以满足条件,但不符合要求)。


建议25:不要让四舍五入亏了一方;

(Math.round(10.5)输出结果11;Math.round(-10.5)输出结果-10。这是因为Math.round采用的舍入规则所决定的(采用的是正无穷方向舍入规则),根据不同的场景,慎重选择不同的舍入模式,以提高项目的精准度,减少算法损失)。


建议26:提防包装类型的null值;

(泛型中不能使用基本类型,只能使用包装类型,null执行自动拆箱操作会抛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,因为自动拆箱是通过调用包装对象的intValue方法来实现的,而访问null的intValue方法会报空指针异常。谨记一点:包装类参与运算时,要做null值校验,即(i!=null ? i : 0))。


建议27:谨慎包装类型的大小比较;

(大于>或者小于<比较时,包装类型会调用intValue方法,执行自动拆箱比较。而==等号用来判断两个操作数是否有相等关系的,如果是基本类型则判断数值是否相等,如果是对象则判断是否是一个对象的两个引用,也就是地址是否相等。通过两次new操作产生的两个包装类型,地址肯定不相等)。


建议28:优先使用整型池;

(自动装箱是通过调用valueOf方法来实现的,包装类的valueOf生成包装实例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和时间性能)valueOf方法实现源码:

[java] view plain copy
  1. public static Integer valueOf(int i) {  
  2.     final int offset = 128;  
  3.     if (i >= -128 && i <=127) {  
  4.         return IntegerCache.cache[i + offset];  
  5.     }  
  6.     return new Integer(i);  
  7. }  
  8. class IntegerCache {  
  9.     static final Integer cache[] = new Integer[-(-128) + 127 + 1];  
  10.     static {  
  11. 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0; i < cache.length; i++)   
  1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ache[i] = new Integer(i - 128);  
  13.     }  
  14. }  

cache是IntegerCache内部类的一个静态数组,容纳的是-128到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。通过valueOf产生包装对象时,如果int参数在-128到127之间,则直接从整型池中获得对象,不在该范围的int类型则通过new生成包装对象。在判断对象是否相等的时候,最好是利用equals方法,避免“==”产生非预期结果。


建议29:优先选择基本类型;

(int参数先加宽转变成long型,然后自动转换成Long型。Integer.valueOf(i)参数先自动拆箱转变为int类型,与之前类似)。


建议30:不要随便设置随机种子;

(若非必要,不要设置随机数种子)(Random r = new Random(1000);该代码中1000即为随机种子。在同一台机器上,不管运行多少次,所打印的随机数都是相同的。在Java中,随机数的产生取决于种子,随机数和种子之间的关系遵从以下两个规则:1、种子不同,产生不同的随机数;2、种子相同,即使实例不同也产生相同的随机数。Random类默认种子(无参构造)是System.nanoTime()的返回值,这个值是距离某一个固定时间点的纳秒数,所以可以产生随机数。java.util.Random类与Math.random方法原理相同)。


第三章  类、对象及方法

建议31:在接口中不要存在实现代码;

(可以通过在接口中声明一个静态常量s,其值是一个匿名内部类的实例对象,可以实现接口中存在实现代码)。


建议32:静态变量一定要先声明后赋值;

(也可以先使用后声明,因为静态变量是类初始化时首先被加载,JVM会去查找类中所有的静态声明,然后分配空间,分配到数据区(Data Area)的,它在内存中只有一个拷贝,不会被分配多次,注意这时候只是完成了地址空间的分配还没有赋值,之后JVM会根据类中静态赋值(包括静态类赋值和静态块赋值)的先后顺序来执行,后面的操作都是地址不变,值改变)。


建议33:不要覆写静态方法;

(一个实例对象有两个类型:表面类型和实际类型,表面类型是声明时的类型,实际类型是对象产生时的类型。对于非静态方法,它是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执行的,即执行了覆写方法。而对于静态方法,首先静态方法不依赖实例对象,通过类名访问;其次,可以通过对象访问静态方法,如果通过对象访问,JVM则会通过对象的表面类型查找到静态方法的入口,继而执行)。


建议34:构造函数尽量简化;

(通过new关键字生成对象时必然会调用构造函数。子类实例化时,首先会初始化父类(注意这里是初始化,可不是生成父类对象),也就是初始化父类的变量,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,然后才会初始化子类的变量,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函数,最后生成一个实例对象。构造函数太复杂有可能造成,对象使用时还没完成初始化)。


建议35:避免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其他类;

(有可能造成不断的new新对象的死循环,直到栈内存被消耗完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为止)。


建议36:使用构造代码块精炼程序;

(四种类型的代码块:1、普通代码块:在方法后面使用“{}”括起来的代码片段;2、静态代码块:在类中使用static修饰,并使用“{}”括起来的代码片段;3、同步代码块: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,并使用“{}”括起来的代码片段,表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县城进入到该方法;4、构造代码块:在类中没有任何的前缀或后缀,并使用“{}”括起来的代码片段。编译器会把构造代码块插入到每个构造函数的最前端。构造代码块的两个特性:1、在每个构造函数中都运行;2、在构造函数中它会首先运行)。


建议37:构造代码块会想你所想;

(编译器会把构造代码块插入到每一个构造函数中,有一个特殊情况:如果遇到this关键字(也就是构造函数调用自身其他的构造函数时)则不插入构造代码块。如果遇到super关键字,编译器会把构造代码块插入到super方法之后执行)。


建议38:使用静态内部类提高封装性;

(Java嵌套内分为两种:1、静态内部类;2、内部类;静态内部类两个优点:加强了类的封装性和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。静态内部类与普通内部类的区别:1、静态内部类不持有外部类的引用,在普通内部类中,我们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属性、方法,即使是private类型也可以访问,这是因为内部类持有一个外部类的引用,可以自由访问。而静态内部类,则只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方法和静态属性,其他则不能访问。2、静态内部类不依赖外部类,普通内部类与外部类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,内部类不能脱离外部类实例,同声同死,一起声明,一起被垃圾回收器回收。而静态内部类可以独立存在,即使外部类消亡了;3、普通内部类不能声明static的方法和变量,注意这里说的是变量,常量(也就是final static修饰的属性)还是可以的,而静态内部类形似外部类,没有任何限制)。


建议39:使用匿名类的构造函数;

(List l2 = new ArrayList(){}; //定义了一个继承于ArrayList的匿名类,只是没有任何的覆写方法而已

[java] view plain copy
  1. List l3 = new ArrayList(){{}}; //定义了一个继承于ArrayList的匿名类,并且包含一个初始化块,类似于构造代码块)<span style="font-family: Arial, Helvetica, sans-serif; background-color: rgb(255, 255, 255);">)</span>  


建议40:匿名类的构造函数很特殊;

(匿名类初始化时直接调用了父类的同参数构造器,然后再调用自己的构造代码块)


建议41:让多重继承成为现实;

(Java中一个类可以多种实现,但不能多重继承。使用成员内部类实现多重继承。内部类一个重要特性:内部类可以继承一个与外部类无关的类,保证了内部类的独立性,正是基于这一点,多重继承才会成为可能)。


建议42:让工具类不可实例化;

(工具类的方法和属性都是静态的,不需要实例即可访问。实现方式:将构造函数设置为private,并且在构造函数中抛出Error错误异常)。


建议43:避免对象的浅拷贝;

(浅拷贝存在对象属性拷贝不彻底的问题。对于只包含基本数据类型的类可以使用浅拷贝;而包含有对象变量的类需要使用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机制实现深拷贝)。


建议44:推荐使用序列化实现对象的拷贝;

(通过序列化方式来处理,在内存中通过字节流的拷贝来实现深拷贝。使用此方法进行对象拷贝时需注意两点:1、对象的内部属性都是可序列化的;2、注意方法和属性的特殊修饰符,比如final、static、transient变量的序列化问题都会影响拷贝效果。一个简单办法,使用Apache下的commons工具包中的SerializationUtils类,直接使用更加简洁方便)。


建议45:覆写equals方法时不要识别不出自己;

(需要满足p.equals(p)放回为真,自反性)。


建议46:equals应该考虑null值情景;

(覆写equals方法时需要判一下null,否则可能产生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)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入门客AI创业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如有疑问请联系rumenke@qq.com。